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,AI大模型如DeepSeek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最近的一次采访中,分享了他与DeepSeek共同完成剧本创作的奇妙旅程,揭示了AI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角色。
当文学遇上算法:一次意外的邂逅
年初时,冯远征决定尝试一下这位新“助手”——DeepSeek。他将一部小说输入到这个智能伙伴中,期待它能帮助提炼出一个话剧剧本的提纲。结果让冯远征感到既惊讶又兴奋:“DeepSeek不仅快速生成了一个条理清晰、充满创意的提纲,还为我提供了几个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这部作品。”
受到这次成功的激励,冯远征决定更进一步,让DeepSeek帮忙生成完整的剧本。“当看到第一个版本的剧本时,我真的被震撼到了。”他说,“尽管整体结构严谨,逻辑连贯,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。”
情感与智慧:人类创作者的独特印记
经过仔细对比和反思,冯远征发现AI生成的剧本虽然技术上无可挑剔,但在情感表达和个性风格方面显得有些平淡。“DeepSeek可以高效地处理标准化的语言任务,但它无法完全捕捉到那些微妙的情感波动,或是作者独特的个人风格。”冯远征解释道,“这让我意识到,真正的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关于技巧和结构,更是关于如何触动人心。”
在他看来,AI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,但永远无法取代人类创作者的核心价值。“AI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,优化流程,但它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和智慧。艺术创作需要的是深度的情感共鸣和独特的视角,这是机器难以复制的。”
未来展望:AI与人类共创美好明天
冯远征对AI在未来艺术创作中的潜力充满信心。“随着技术的进步,AI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比如数据分析、灵感激发等。”他认为,“通过合理运用AI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故事背后的情感力量,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元的作品。”
但他也提醒大家,要保持警惕,不要让技术主导一切。“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,让科技服务于艺术,而不是让艺术沦为技术的附庸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