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2025年的到来,手机厂商们正在经历一场悄然发生的变革。2月26日,荣耀发布了其年度首款重磅笔记本产品——荣耀MagicBook Pro 14.并宣布了全新的AI PC 2.0战略,旨在通过AI技术对笔记本进行全面升级,打造以AI为核心的智能硬件、人机交互及跨端生态系统。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DeepSeek等先进AI技术在硬件中的应用潜力,也标志着整个行业正朝着“AI+多终端”方向转型。
手机厂商的新战场
近年来,随着DeepSeek等AI技术的崛起,包括荣耀、联想、华为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纷纷加大对PC、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的投资力度。这些品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机市场,而是通过将AI技术集成到更多类型的设备中,开辟新的增长点。例如,联想小新Pro 14 GT AI元启版利用AI功能提升了用户的办公效率;华为则在其平板产品中集成了自研AI大模型,增强了用户体验。
“副业”转为主力
过去,手机厂商往往对非手机类产品投入有限,认为这些产品的盈利空间较小且竞争激烈。然而,随着AI技术的发展,这种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如今,手机厂商们更加重视通过AI赋能来提升PC、平板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的价值,以此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。据统计,华为和平板电脑出货量在2024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了显著增长,显示出市场对这些新型智能设备的认可。
AI驱动商业模式革新
面对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挑战,手机厂商们转向“AI+多终端”策略不仅是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,也是探索新型商业模式的重要途径。与传统硬件销售模式不同,“AI+多终端”模式能够通过提供持续的软件服务获得收入,形成“硬件+服务”的良性循环。这不仅改变了消费电子行业的商业逻辑,也为厂商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空间。
前景展望
根据Canalys的预测,预计到2025年,AI PC的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以上,占全球PC总出货量的40%。而到2028年,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至2.05亿台。此外,中国AI终端市场的销售收入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近1.5万亿元人民币,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。
随着AI技术不断深入各个领域,终端设备的核心价值也在被重新定义。从能理解创作意图的PC,到可以预判健康风险的手表,再到构建空间认知的眼镜,硬件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其物理性能,而是更加强调感知、决策与进化能力。这场由AI驱动的硬件革命,预示着下一代人机交互方式的重大变革。
总之,随着2025年的来临,我们可以预见一个真正的万物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。手机厂商们正站在这一变革的前沿,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、便捷和个性化的体验。未来,每一件智能设备都将成为用户生活中的“认知伙伴”,共同编织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智能生活画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