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象一下,一台计算机不仅能算数、编程,还能像人类大脑一样“思考”甚至“进化”。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桥段,而是澳大利亚初创公司 Cortical Labs 在 2025 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(MWC 2025)上发布的真实产品——全球首款可编程的生物计算机 CL1.这款设备将硅芯片与人类神经元结合,号称能带来比传统人工智能更灵活、更节能的计算方式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?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从“玩游戏”开始的奇思妙想
Cortical Labs 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2022 年。那时,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:在硅芯片上培养了大约 80 万个来自人类和老鼠的神经元,然后把这个“小脑子”放进一个模拟环境。经过简单的强化学习训练,这个装置竟然只用了 5 分钟就学会了玩经典街机游戏《Pong》(乒乓球)。这可不是普通的电脑打游戏,而是神经元自己“摸索”出来的结果。当时,这个实验就引起了科技界的轰动。
几年过去,Cortical Labs 没有停下脚步。他们把这个概念升级成了 CL1——一台真正能投入使用的生物计算机。这台机器不仅是个“大脑芯片”,还自带一套复杂的生命维持系统,确保里面的脑细胞能活得好好的,同时还能和芯片顺畅“对话”。
CL1 到底长什么样?
CL1 看起来像个大箱子,里面装满了高科技装备:有维持脑细胞生存的混合气体和循环泵,有控制温度的系统,还有电波过滤和数据存储的空间。核心部分是 30 个片上脑机接口,这些接口让神经元和电子元件无缝连接。显微镜下,你甚至能看到神经网络在电极之间忙碌地“搭桥”,形成实时连接。
更厉害的是,这台生物计算机完全可以独立运行,不需要外接电脑。它的功耗在 850W 到 1000W 之间,虽然不算低,但考虑到它能干的事儿,已经比许多传统高性能计算设备省电不少。
“生物大脑”能干啥?
CL1 的卖点在于它的“动态性”和“可进化性”。传统 AI 是死的,靠预设算法运转,而 CL1 的神经元能像人类大脑一样自我调整、学习。Cortical Labs 说,这种技术可以让计算机更适应复杂任务,甚至可能在未来解锁一些传统芯片做不到的功能。
首批 CL1 预计在 2025 年底上市,起价 3.5 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 25.4 万元)。这个价格显然不是普通人能随便下手的,所以公司还贴心地推出了“Wetware-as-a-Service”(WaaS)服务——简单来说,就是让你通过云端远程租用这台“生物大脑”的计算能力。买不起?没关系,花点钱体验一下也行。
前景与疑问并存
CL1 的亮相无疑让人眼前一亮。它不仅挑战了我们对计算机的传统认知,还让人开始畅想:如果机器也能有“生物感”,未来的科技会变成什么样?不过,疑问也不少。比如,这些神经元是怎么来的?用久了会不会“疲劳”?还有,伦理问题会不会成为绊脚石?
不管怎样,Cortical Labs 已经迈出了第一步。从 5 分钟学会打《Pong》,到如今的可编程生物计算机,这家澳大利亚公司的野心正在逐步变成现实。也许有一天,你的电脑里也会跑着一个“小大脑”,帮你处理生活里的各种麻烦事儿。你期待吗?